国际关系专家王义桅教授简介
教育背景与学术成就
王义桅教授1971年生于江西瑞昌,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任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、欧盟研究中心主任。他拥有工学学士(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)、法学硕士及博士学位(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),并在美国耶鲁大学担任福克斯学者(2000-2001年),具备跨学科研究视野。
王教授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权威研究者,出版专著21部,包括《一带一路:机遇与挑战》(获2015年中国好书)、《世界是通的——“一带一路”的逻辑》《海殇?——欧洲文明启示录》等,部分著作被翻译为英、阿、德、日等10余种语言。他主编《中国北约研究丛书》(10卷本)、《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》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刊》等15国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在《求是》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发表时评700余篇,接受BBC、CCTV等媒体采访超1000次,参与香格里拉对话会、慕尼黑安全会议等国际论坛500余次。
社会职务与政策影响力
王义桅教授兼任国家“万人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欧盟“让·莫内”讲席教授等职。他曾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外交官(2008-2011年),参与中欧高层对话,并担任太和智库、全球化智库(CCG)高级研究员,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战略咨询。其研究多次获中央领导批示,参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,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。
2026年王义桅教授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1. 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与全球治理创新
-
核心内容:分析“一带一路”十年成果(如中欧班列、中老铁路),探讨2025年后项目在绿色能源、数字经济领域的转型路径。结合亚投行运作、金砖国家扩容,提出中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后外国领导人乘高铁赴华参会为例,评估中国基础设施对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发展合作论坛、政府外事部门培训、企业全球化战略研讨会。
2. 中美战略博弈与全球秩序重构
-
核心内容:剖析中美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竞争与合作模式,结合2025年TikTok算法争议、欧盟《数字市场法》对中美企业的约束,提出中国应对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引用2025年美国对华科技制裁案例,评估技术冷战下的国际合作空间。
-
适用场景:智库战略对话、科技创新峰会、网络安全研讨会。
3.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
-
核心内容: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,分析“一带一路”如何推动包容性全球化。结合2025年亚非拉国家参与中国绿色能源项目案例,提出南南合作新模式。
-
案例支撑: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氢能全产业体系合作、中欧绿色数字合作项目为例,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国际合作机遇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政治经济研讨会、公共政策论坛、企业社会责任会议。
4. 全球公域治理与多边机制改革
-
核心内容:针对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,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路径。分析上海合作组织、亚投行等机制在区域安全中的作用,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实践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全球气候峰会成果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扩员,评估中国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。
-
适用场景:联合国相关会议、国际组织研讨会、公共政策论坛。
5. 欧洲地缘政治转型与中欧关系
-
核心内容:分析欧洲一体化困境、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的影响,提出中国构建“平等、开放、合作”伙伴关系的策略。结合2025年斯洛伐克总理访华案例,评估中欧文明互鉴对全球治理的推动意义。
-
案例支撑:以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、中法联合声明为例,探讨双方在绿色转型、科技伦理等领域的合作潜力。
-
适用场景:区域国别研究论坛、中欧企业家峰会、公共外交研讨会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