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关系专家王勇教授简介
教育背景与学术成就
王勇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外交部党校教授、北京大学香港特区高级公务员国情培训主讲教授,以及国家商务部北京大学非洲外交官培训项目教授。他拥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(1987年)、法学硕士(1990年)和法学博士(1996年)学位,并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-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(1988-1989年)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(1994-1995年)等机构进行访问研究。王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,涵盖中美关系、中美经济关系、贸易政治、区域合作、国际经济关系、国际政治经济学、国家安全学及全球治理等。
学术荣誉与影响力
王勇教授的学术成果丰硕,其专著《中美经贸关系》荣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(2008年),并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”(2008年)。他还在《世界政治研究》《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》《现代国际关系》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,并在《金融时报》《经济学人》《纽约时报》等国际媒体发表评论文章。此外,他担任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(WEF)地缘政治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,并多次受邀在世界银行、世界贸易组织(WTO)、哈佛大学、斯坦福大学等国际机构演讲,接受BBC、CNN、CCTV等中外媒体采访,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。
2026年王勇教授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1. 中美战略博弈与全球秩序重构
-
核心内容:分析中美在科技、贸易、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模式,探讨两国博弈对全球治理体系(如联合国、世界贸易组织)的冲击与重构。结合2025年中美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规则制定权争夺,提出中国应对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引用2025年TikTok算法争议、欧盟《数字市场法》对中美企业的约束,评估技术冷战下的国际合作空间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关系研讨会、智库战略对话、企业全球化风险评估论坛。
2. 全球治理创新与多边机制改革
-
核心内容:针对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,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路径。分析上海合作组织、亚投行等机制在区域安全中的作用,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实践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全球气候峰会成果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扩员,评估中国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。
-
适用场景:联合国相关会议、国际组织研讨会、公共政策论坛。
3. 中美经贸关系与区域合作深化
-
核心内容:剖析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,探讨两国在区域合作(如RCEP、中欧投资协定)中的利益契合点。结合2025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,提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建议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中美半导体产业合作协议、中国对美农产品进口增加为例,评估经贸关系缓和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。
-
适用场景:经济合作论坛、企业投资策略研讨会、政府外事部门培训。
4. 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
-
核心内容:分析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绿色能源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转型路径,探讨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基础设施、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模式。结合2025年亚非拉国家参与中国绿色能源项目案例,提出南南合作新模式。
-
案例支撑: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氢能全产业体系合作、中欧绿色数字合作项目为例,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国际合作机遇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发展合作论坛、公共政策论坛、企业社会责任会议。
5. 国家安全学与全球安全治理
-
核心内容:探讨非传统安全威胁(如网络安全、恐怖主义、气候变化)对国际关系的影响,提出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策略。结合2025年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讨论,分析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角色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对话、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例,评估多边安全机制的有效性。
-
适用场景:国家安全研讨会、国际组织培训、政府外事部门培训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