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关系专家何茂春教授简介
教育背景与学术成就
何茂春教授1960年4月出生于湖北武穴(原广济县),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现任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。他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及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经历,学术根基深厚。何教授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、经济委员会主任,2016年起担任国务院参事,兼具政策影响力与学术权威性。
职业经历与学术贡献
何茂春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则、经济外交和国际化战略研究。他曾在商务部研究院任职12年,历任法律室主任、世经贸部副主任、信息中心主任,并主编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》,深度参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与决策。2005年加入清华大学后,他持续聚焦经济外交理论构建,出版《中国经济外交》《国际服务贸易:自由化与规则》等专著,发表《大国论》《以海养海实现我国海洋大国战略》等百余篇论文,提出“复兴丝绸之路战略构想”等政策建议,相关报告获高层采纳。
社会职务与政策实践
何教授兼任国家税务总局特邀监察员、商务部“商务时评”专家、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等职,参与国家级“一带一路”课题研究,率课题组全程考察“一带一路”六大经济走廊,为政府、企业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。他的讲座“一带一路”“国际国内新形势与对策”等专题直接听众超100万,社会影响力广泛。
2026年何茂春教授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1. 全球化新格局与中美战略博弈
-
核心内容:分析当前全球化危机与重构趋势,探讨中美在科技、贸易、金融等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模式。结合2025年中美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规则制定权争夺,提出中国应对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引用2025年TikTok算法争议、欧盟《数字市场法》对中美科技企业的约束,评估技术冷战下的国际合作空间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关系研讨会、智库战略对话、企业全球化风险评估论坛。
2. 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合作深化
-
核心内容:总结“一带一路”十年成果,分析2025年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、数字经济、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模式。探讨如何通过“第三方市场合作”化解地缘政治风险,推动中欧班列、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提质增效。
-
案例支撑:以中吉乌铁路通车、中俄天然气管道扩建为例,评估中国与中亚、东盟国家的利益契合点。
-
适用场景:政府外事部门培训、企业国际化战略研讨会、国际发展合作论坛。
3. 全球治理变革与多边机制创新
-
核心内容:针对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,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路径。分析金砖国家扩容、亚投行运作、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在区域安全中的作用,构建“欧亚命运共同体”的实践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全球气候峰会成果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扩员,评估中国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。
-
适用场景:联合国相关会议、国际组织研讨会、公共政策论坛。
4. 绿色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
-
核心内容:剖析全球能源转型趋势,探讨中国在氢能、太阳能、风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。提出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推动绿色能源技术转移,构建全球低碳产业链的路径。
-
案例支撑:引用2025年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氢能全产业体系合作、中欧绿色数字合作项目等案例,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国际合作机遇。
-
适用场景:科技创新峰会、能源安全研讨会、数字经济论坛。
5. 国际化人才与跨文化领导力培养
-
核心内容:结合全球化趋势,提出中国企业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需具备的跨文化管理能力。分析如何通过语言、法律、商业伦理等维度培养国际化人才,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。
-
案例支撑:以华为、字节跳动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策略为例,探讨文化适应与品牌建设的平衡点。
-
适用场景:企业高管培训、高校国际关系课程、公共管理研讨会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