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关系专家赵可金教授简介
教育背景与学术成就
赵可金教授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、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、长聘教授,兼任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。他于2005年获复旦大学法学(国际关系)博士学位,2007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担任访问学者,2015年赴日本法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。
赵教授学术成果丰硕,出版著作20余部,如《外交学原理》《中美战略竞争中的新中间地带研究》《当代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与定位》等,发表SSCI和CSSCI论文超100篇,荣获省部级奖励6项,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北京市“四个一批”优秀人才等支持计划。
研究领域与学术贡献
赵可金教授的研究聚焦于外交学理论、中国外交、中美关系、区域国别学及全球治理。他提出“生态制度主义政治学”理论框架,强调超越传统国家与国际体系的研究假定,以生态逻辑解释政治现象,为学科发展提供新视角。此外,他深入分析中美战略竞争中的“新中间地带”,提出“第三方议题连线”模式,为理解中美博弈提供创新性理论工具。
2026年赵可金教授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1. 中美战略竞争与全球秩序重构
-
核心内容:剖析中美力量对比变化、新冠疫情对全球格局的影响,以及美国对华战略框架(如地缘战略联盟、技术联盟等)。探讨中美博弈下的“新中间地带”理论,分析第三方国家角色对两国战略动态的影响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、科技竞争动态,验证“第三方议题连线”模式的有效性。
-
适用场景:国际关系研讨会、智库战略对话、企业全球化风险评估论坛。
2. 生态制度主义政治学与全球治理创新
-
核心内容:以生态逻辑为底层框架,解释人类政治经济现象,提出“生态选择制度、制度创造秩序、道路决定方向”三大规律。探讨全球治理中生态制度主义的应用,如气候变化、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机制。
-
案例支撑:引用2025年全球气候峰会成果,分析生态制度主义在推动国际合作中的实践路径。
-
适用场景:联合国相关会议、国际发展合作论坛、公共政策研讨会。
3. 中国外交制度转型与全球角色定位
-
核心内容:总结新中国外交实践,提出外交制度变迁的分析模型,探讨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(如“仁智大国”战略)。分析中国如何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亚投行等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合作成果,评估中国外交制度的转型成效。
-
适用场景:政府外事部门培训、高校国际关系课程、企业国际化战略研讨会。
4. 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
-
核心内容:梳理区域国别学的文明主义、国家主义、全球主义范式,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国别区域知识体系的路径。强调尊重域外世界客观规律,夯实基础学科,处理中学与西学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东亚地区治理为例,分析区域国别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。
-
适用场景: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训练营、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术沙龙。
5.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
-
核心内容: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,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。探讨社交媒体、文化交流等手段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,提出创新策略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中国在联合国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平台的表现,评估公共外交成效。
-
适用场景:媒体从业者培训、国际传播研讨会、公共关系策略会议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