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斌部长《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》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背景与目标
二、课程核心内容
模块一:全球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定位
1、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底层逻辑
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(如美联储加息周期、欧洲负利率政策)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。
全球产业链重构:供应链区域化、友岸外包(Friend-shoring)趋势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。
2、中国经济“双循环”战略的实践路径
国内大循环:消费升级与内需扩大(如服务消费占比突破46%的案例分析)。
国际循环:高水平对外开放(自贸试验区升级、RCEP红利释放)与风险防范。
模块二: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
1、经济增长动力切换
传统产业(房地产、基建)与新兴产业(高端制造、数字经济)的增速对比。
区域经济分化: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经济圈等战略的协同发展机制。
2、风险预警与应对
房地产、地方债、中小银行“三重压力”的化解路径。
外部环境不确定性(如贸易保护主义、技术封锁)的应对策略。
模块三:宏观政策框架与工具创新
1、财政政策:更加积极有为
专项债额度扩容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。
税收优惠(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)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案例。
2、货币政策:适度宽松与精准滴灌
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(如科技创新再贷款、碳减排支持工具)的应用。
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弹性增强的政策逻辑。
3、产业政策:高质量发展导向
“20+8”重点产业发展(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等)的配套政策。
绿色低碳转型: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下的企业合规管理。
模块四:结构性改革与制度创新
1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
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组合(如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经验)。
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机制设计。
2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
数据要素市场培育:数据产权、交易流通规则的探索。
土地、资本、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障碍突破。
模块五:企业战略与政策协同
1、企业“走出去”战略升级
合规管理:欧盟GDPR、中国《数据安全法》对跨国经营的影响。
本土化运营:文化差异、供应链本地化与跨文化协作案例。
2、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赋能
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(如“黑灯工厂”降本增效)。
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补贴与金融支持政策。
三、课程特色与教学方法
-
权威数据支撑:引用国家统计局、央行等官方数据,结合余斌部长参与起草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,确保内容权威性。
-
案例深度解析:通过深圳企业家大讲堂、山西省繁峙县城镇化调查等案例,剖析政策落地效果。
-
互动研讨环节:分组讨论“如何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”“企业如何应对CBAM”等议题,导师点评优化方案。
四、适用对象
-
政府决策者:需制定区域经济政策、产业规划的官员。
-
企业高管:需调整战略以适应政策变化的企业家。
-
学术研究者: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与政策效应的学者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