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学家张占斌简介及2026年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一、核心学术背景与职务
张占斌教授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、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其学术履历涵盖多学科交叉:
-
学历背景: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(中国土地制度史专业)、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(政治经济学专业)、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,并在英国约克大学经济系、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访学。
-
政策参与:长期参与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(如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、国家“十二五”至“十四五”规划前期研究),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、国务院办公厅等30余项省部级委托课题,近20项内部报告获国务院领导批示。
-
学术兼职: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、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,入选国家“四个一批”社科理论人才和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二、2026年演讲主题方向推荐
结合张占斌教授最新研究动态与政策关注点,其2026年演讲主题可聚焦以下方向:
1、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
主题示例:
《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:2026—2035的路径与挑战》
《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践》
内容亮点:
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,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冲刺阶段特征,提出以新质生产力(如数字经济、绿色技术)为核心的质量、效率、动力变革路径。
结合“十五五”规划前期研究,探讨区域协调发展、制度型开放等战略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。
2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型
主题示例:
《破除地方保护主义:全国统一大市场的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路径》
《政府角色重构:从审批监管到服务赋能的转型逻辑》
内容亮点:
基于其2025年在《人民论坛》发表的《“十五五”时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》,提出通过制度构建(如“1+5+N”要素基础制度谱系)、市场贯通(如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)破除要素流动壁垒。
强调政府需从“事前审批”转向“事中事后监管”,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。
3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
主题示例:
《省直管县改革2.0: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》
《城乡要素自由流动: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联动机制》
内容亮点:
延续其“省直管县体制改革”研究,提出通过财政放权、行政层级优化激发县域活力,推动县域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。
结合“东北粮食特区”建议,分析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支撑作用。
4、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
主题示例:
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: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》
《第三次分配:慈善事业在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》
内容亮点:
构建“物质、精神、生态文明”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理论,提出通过初次分配(市场)、再分配(政府)、第三次分配(社会)优化收入格局。
结合其2025年关于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”的研究,分析教育、医疗等公共服务对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。
5、“十五五”规划与宏观经济战略
主题示例:
《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:五大关系处理与战略着力点》
《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宏观经济:风险预警与政策应对》
内容亮点:
提出“十五五”时期需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、战略一致性与政策精准性、传统优势与新动能等五大关系,强调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的重要性。
分析中美战略博弈、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外部风险,提出以制度型开放(如数据跨境流动规则)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