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迅雷简介
学术背景与职务:
李迅雷,196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,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,获硕士学位,现任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、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经济专门委员会副主任。他深耕宏观经济、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三十余年,是中国证券行业卖方研究体系的开创者之一,曾担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、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等职,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。
核心成就与影响力:
-
荣誉与称号:获评《新财富》“杰出研究领袖”“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”“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”“年度最佳首席经济学家”等称号,其研究报告多次获国家部委和上海市政府重视。
-
政策建言:2010年指出中国城镇化率数据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,2012年发表《中国经济结构存在误判》,引发高层关注;2019年建议政府补贴中低收入阶层消费,2021年提出建设国际油气交易和定价中心的意见被纳入中央文件。
-
学术贡献:出版专著、译著多部,在《经济研究》《管理世界》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,主持中国证监会、上海市发改委等课题研究,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。
2026年李迅雷擅长演讲主题方向
结合其近年研究重点与2025年公开活动,李迅雷在2026年的演讲主题可能围绕以下方向展开:
1. 全球经济分化与中国结构性机遇
-
核心内容:分析全球经济增长极多元化背景下,中美互动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,探讨中国如何通过“双循环”战略突破外部封锁。
-
案例支撑:结合2025年中美贸易战升级、欧盟碳关税等事件,解读中国产业链韧性(如稀土出口管制对美国军工的影响)及内需市场潜力。
-
2025年动态:在博鳌亚洲论坛上,他强调“科技发展需与社会公平并重”,此主题可能延伸至全球技术竞争中的伦理与规则制定。
2. “十五五”规划与产业升级路径
-
核心内容:围绕2026-2030年“十五五”规划,提出反内卷、促消费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方向,重点分析新能源、机械设备、有色/新材料等产业的结构性机会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“陆家嘴对话·财富”活动为例,他指出新能源(电池组件、光伏)、稀土化产业(钨、镁)是本轮反内卷的重点方向,同时强调2027年中国第二代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阶段,养老需求将进一步释放。
-
资产配置建议:提出四大主线——高股息红利资产(港股分红率高于A股30%)、军工/黄金/稀土板块(地缘动荡避险)、AI科技革命(算力、机器人)、新消费趋势(情绪消费、潮玩)。
3. 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转型与投资逻辑
-
核心内容:探讨AI技术对制造业、服务业的颠覆性影响,提出“AI+”是必选方向,未来将呈现“二八现象”(少数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)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4年“AI时代的科技创新——中国经济新动能”演讲为例,他强调中国应发挥企业在应用和商业化层面的优势,提高投资的技术含量(ICT资本贡献),减少劳动生产率对资本投入的依赖。
-
2025年动态:在“思路打开”节目中,他结合股市与黄金市场行情,分析AI革命对资产配置的影响,提出“黄金作为保值避险工具,在中长期视角下具有战略配置意义”。
4. 人口结构变迁与消费市场重构
-
核心内容:聚焦人口老龄化、单身经济、年轻人消费下沉等趋势,分析传统消费(如高度酒)需求下降与新兴消费(如情绪消费、潮玩)崛起的结构性变迁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5年苏州高铁新城跨年演讲为例,他结合当地人口流入、产业布局数据,预测长三角城市群房价分化趋势(核心城市稳中有升,三四线城市承压),并延伸至消费市场重构逻辑。
-
政策建议:提出加大民生投入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、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等措施,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。
5. 债务风险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
-
核心内容:分析中国人口加速老龄化背景下,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向消费拉动的转型难点(债务和结构问题),提出“政府+企业+居民”的消费拉动模式。
-
案例支撑:以2023年财通资管年中策略会为例,他指出中国需借鉴日本、德国经验,通过债务重组、提高居民收入等方式畅通经济大循环。
-
2025年动态:在国务院总理座谈会上,他建议由“政府+企业”主导的投资拉动模式向“政府+企业+居民”的消费拉动模式转型,以此扩大财政收入、做大服务业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