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学家黄奇帆简介
个人背景:
黄奇帆,男,汉族,1952年5月出生于浙江诸暨,是中国政界和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官员型经济学者。他拥有大学普通班学历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研究员职称,1968年9月参加工作,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黄奇帆的职业生涯始于上海,早年曾在上海焦化厂工作,从普通员工逐步晋升至国企副厂长。1983年,他进入上海市委整党办公室,正式开启政治生涯。2001年,黄奇帆调任重庆,历任重庆市副市长、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等职,2016年辞去市长职务后,担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2018年受聘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,现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。
主要成就:
-
经济治理:在重庆任职期间,黄奇帆成功打造了独特的“重庆金融模式”,推动GDP从2000年的不足2000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.8万亿元,年均增长率超过10%。他通过“渝新欧”铁路建设、地票制度等创新举措,优化了产业布局,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。
-
政策创新:他试点“地票制度”,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,置换城市建设用地指标,既盘活了土地资源,又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红利。此外,他推动重庆成为全球知名电子制造基地,吸引了惠普等高科技企业落户。
-
学术贡献:黄奇帆撰写了《结构性改革: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》《战略与路径: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》等著作,系统总结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,提出了供给侧改革、金融风险防范、房地产市场调控等重要观点。
社会影响:
黄奇帆以其对经济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务实作风,被誉为“学者型领导、领导型学者”。他的政策建议和演讲内容广受关注,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,同时也为公众理解中国经济提供了清晰框架。
黄奇帆市长擅长演讲的主题方向2026年
1. 宏观经济与政策解读
黄奇帆擅长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经济形势,解读中央政策意图。例如,他在“十五五规划与城市发展”主旨演讲中,围绕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城市化趋势等主题,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:
-
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: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,培育壮大新动能。
-
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改造: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,提升效率和可持续性。
-
发展生产性服务业:将其作为重中之重,推动GDP增长、孕育独角兽企业、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2. 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发展
黄奇帆多次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。他认为,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创新的生态土壤,涵盖硬核技术研发、物流配送、供应链金融等十大类。在2025·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,他提出:
3. 资本市场与金融强国建设
黄奇帆对资本市场发展有深入研究。他指出,当今世界对资本市场成熟的硬指标是总市值与GDP比例在1:1到1:1.2之间。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占GDP比例仅70%,仍有较大成长空间。他提出:
4. 城乡融合与区域发展
黄奇帆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。他通过地票制度、农民工市民化等政策,推动了重庆城乡一体化进程。在演讲中,他常结合具体案例,分析城乡土地资源配置、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等问题的解决路径。
5.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
黄奇帆关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。他以苹果公司为例,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:“苹果没有盖厂房、没有生产线,却通过掌控研发、金融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环节,赚取了产业链中大部分利润。”他呼吁中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,提升服务化率和附加值。
演讲风格:
黄奇帆的演讲以数据详实、逻辑清晰、案例生动著称。他善于将复杂的经济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,同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。无论是面对政府官员、企业家还是普通公众,他都能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,引发听众共鸣。
邀请授课:联系客服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嘉宾演讲,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