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红冰博士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数字经济角色》课程大纲
高红冰博士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数字经济角色》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导论: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变革与中国定位
-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
- 数据支撑: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中,数字经济企业占比从2013年的30%跃升至2018年的70%,经济范式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。
- 中国角色: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美、法、德,移动支付、电商、5G等领域领先全球,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。
- 核心矛盾:中国需在数字经济全球竞争中定义自身角色,平衡技术创新与规则制定,推动构建公平国际数字治理体系。
- 课程目标
- 解析中国数字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与挑战。
- 探讨中国如何通过“一带一路”输出数字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。
- 提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的策略与路径。
二、中国数字经济的全球崛起:从追赶者到引领者
- 发展历程与核心成就
- 基础设施普及:中国7亿智能手机用户、全球领先的宽带网络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。
- 消费领域变革:无现金支付、新零售、共享经济等模式重塑消费习惯,推动经济内循环。
- 产业数字化实践:
- 农业:淘宝村模式(如江苏睢宁沙集镇)通过电商打开全国市场,2019年销售额达7000亿元。
- 制造业:阿里云、瓴羊等工具助力一汽红旗、敏实集团等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
- 物流业:菜鸟网络通过智能仓储与配送优化效率,降低社会物流成本。
- 全球竞争力分析
- 企业案例: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华为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,跻身全球数字经济第一梯队。
- 政策支持:中国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,通过“数据二十条”等政策推动数据产权、流通交易与收益分配改革。
三、中国数字经济的全球影响力:模式输出与规则参与
-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的数字技术输出
- 案例:阿里巴巴通过eWTP(世界电子贸易平台)推动跨境电商发展,帮助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。
- 成果: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共建数字基础设施,促进跨境数据流动与数字支付合作。
- 国际规则制定中的中国角色
- 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:中国参与制定全球数据安全标准,平衡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。
- 数字税收与反垄断:探索数字服务税征收模式,反对平台垄断,维护全球数字市场竞争秩序。
- 案例:中国在联合国、G20等框架下推动数字治理议题,提出“数字丝绸之路”合作倡议。
四、挑战与应对:中国数字经济的全球治理策略
- 核心挑战
- 技术封锁与供应链风险:全球芯片短缺、技术脱钩威胁中国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。
- 数字鸿沟扩大:城乡、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可能加剧不平等。
- 国际规则适配性:现有全球数字治理体系以西方为主导,中国需推动多边协商机制。
- 应对策略
- 技术创新与自主可控: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(如芯片、操作系统)。
- 包容性发展:通过“数字乡村”计划缩小城乡差距,推动普惠金融与数字教育普及。
- 敏捷治理框架:建立“监管沙盒”,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,鼓励平台企业参与规则制定。
- 国际合作深化:与东盟、非洲等地区共建数字合作平台,输出中国解决方案(如移动支付、电商模式)。
五、未来展望:中国数字经济的全球领导力构建
- 技术深化应用
- AI与物联网:推动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、数字农业等领域全球领先。
- 区块链与数字孪生:构建可信数据共享环境,优化全球供应链与资源配置。
- 全球数字生态构建
- 平台化协作:通过阿里巴巴等企业生态,连接全球中小企业,形成开放共赢的数字商业网络。
- 标准输出:在5G、跨境电商、移动支付等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,提升中国话语权。
- 可持续发展目标
- 绿色数字经济: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,助力全球气候治理。
- 数字包容性:确保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数字经济,缩小全球数字鸿沟。
六、总结与行动倡议
- 核心观点:中国数字经济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,需通过技术创新、规则参与与生态构建巩固全球领导地位。
- 行动倡议:
- 政府:完善数字治理框架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,加强国际规则对接。
- 企业:加大研发投入,拓展全球市场,履行社会责任(如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)。
- 社会:提升全民数字素养,培育数字人才,推动包容性数字社会发展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