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少平主任《经济立法与政策解读》课程大纲
一、课程背景与目标
二、课程核心内容
模块一:经济立法基础理论
1、经济法的本质与功能
经济法作为“政府-市场”关系的调节器,如何平衡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。
案例:反垄断法对互联网平台“二选一”行为的规制(如阿里巴巴182亿罚款案)。
2、经济立法的原则与逻辑
立法原则:有效调制、社会利益本位、经济安全。
逻辑框架:从问题导向到制度设计(如《证券法》修订如何应对股市波动)。
模块二:核心经济法律解读
1、公司法与市场主体规范
公司设立、治理结构、股东权利与义务(如“同股不同权”的合法性边界)。
案例:万科股权之争中的公司法适用。
2、证券法与资本市场监管
注册制改革、信息披露制度、投资者保护机制。
实践: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制度创新与风险防控。
3、反垄断法与竞争政策
垄断协议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经营者集中的认定标准。
案例:美团“二选一”案的行政处罚与行业影响。
4、财税法与公共财政
预算法、税法原则、税收征管改革(如金税四期系统)。
热点: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税收调节机制(如房地产税试点)。
模块三:政策制定与实施机制
1、政策制定的逻辑链条
从问题识别、利益博弈到制度设计(如“双碳”目标的法律化路径)。
2、政策实施中的法律工具
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的适用场景与边界。
案例:环保税征收如何倒逼企业绿色转型。
3、政策评估与调整机制
如何通过立法后评估优化政策效果(如《外商投资法》实施效果评估)。
模块四:经济立法前沿问题
1、数字经济与法律挑战
数据权属、算法治理、平台责任(如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衔接)。
实践: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法律问题。
2、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立法
碳交易市场、生态补偿机制、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投资规范。
案例:欧盟碳边境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与应对。
3、国际经济规则与中国参与
WTO改革、区域自由贸易协定(如RCEP)、国际投资仲裁机制。
热点:中美经贸摩擦中的法律博弈。
三、课程特色与教学方法
-
权威性:基于朱少平教授参与起草的20余部经济法律,结合立法原文与起草说明深度解析。
-
实践性:通过100+真实案例(如蚂蚁集团上市暂停、滴滴数据安全审查)还原政策制定背景与法律适用逻辑。
-
互动性:设置“立法模拟”环节,学员分组设计政策方案,由朱教授点评优化。
-
前瞻性: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、人工智能立法、绿色金融等前沿领域,提供未来立法趋势预判。
四、适用对象
-
法律从业者:需理解经济立法逻辑以优化实务操作的律师、法官、检察官。
-
企业高管:需合规应对反垄断、数据安全、财税监管的企业决策者。
-
政策研究者:从事经济政策分析、立法评估的智库与高校研究人员。
-
金融从业者:关注证券发行、跨境投资、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。
嘉宾演讲授课电话:13811229543(工作日8:30-18:00,仅限演讲其他勿扰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)为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,我们将立即删除!